品牌的鑄就——寫在廣交會五十華誕之際
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,院長,教授,中國會展研究會副會長 馬勇
武漢工業學院旅游管理系教師 黃猛
彈指一揮間,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(又稱廣交會)已經走過了五十載春秋,從1957年春在廣州原中蘇友好大廈舉辦首屆交易會以來,每年春秋兩季各舉辦一屆,每屆分為兩期。2006年10月即將迎來廣交會的第100屆交易會,回顧經歷過的50年風風雨雨,廣交會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在展出規模、參展主體、到會客商、成交數額、商品種類等方面均實現了時代的跨越。廣交會堪稱是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見證人,實錄了外貿發展的歷史軌跡,作為外貿與會展界的同仁,我們覺得有幾分欣喜,但更多地是發出深深的感慨:中國經濟的騰飛,中國會展經濟的崛起,中國第一展會品牌鑄就的曲折、輝煌歷程!
回眸廣交會走過的輝煌五十年
從弱到強,從無到有。回首當年,中國商品出口旨在沖破西方國家對我國經濟的封鎖、禁運,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關系和友好往來。1957年舉辦的首屆展覽會,展館面積僅有
面積不斷擴大、展品數量倍增、客商明顯增加、成交量穩步上升,是這些年廣交會發展的顯著特征。自創辦以來經歷了三次選址,時至今日,廣交會展館(流花路)展覽面積已經達16萬多平方米,新展館(琶洲會館)已開始投入使用,相比之下全國每年
廣交會對中國出口貿易意味著什么
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:中國“十•五”外貿突破萬億美元大關,排位上升至世界第三,2004年中國外貿總額突破萬億美元,實現歷史跨越后,2005年外貿總額繼續高揚,以14221.2億美元載入史冊,其中出口占7620億美元。然而,僅2005年第97和98屆廣交會成交金額分別就達到了292.3億和294.3億美元,占全國全年出口總額的7.7%,可以看出廣交會在短短的24天(每期6天)中爆發出來到的集散力。不僅如此,五十年來,廣交會總是與中國外貿出口如影隨形,為推動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,其發展歷程勾勒出了中國商品對外出口的成長軌跡。
廣交會“中國第一展”的品牌鑄就
品牌的鑄就在于精心培育和改革創新。廣交會副主任胡楚生一直認為:“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始終把采購商和參展商作為最重要的服務對象,根據他們的需求變化,不斷改革創新”。面對展覽會專業化的發展趨勢,從第91屆開始將原有的“一期一展”改為“一期兩展”,按行業每屆分成兩期,對展區設置和展品分類重新進行設計,在不失去綜合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專業性;從第95屆開設品牌展覽區;從第97屆開始調整參展企業的準入標準,優化參展商組成和展會布局結構……。以第99屆廣交會為例,超過1000個展位的展區有9個,分別是服裝、鞋帽、家用電器、電子及信息產品、禮品、裝飾品、日用品、陶瓷、器皿及餐櫥用品,這些展區本身已相當于中型的專業展會規模,綜合性展會與專業化展區的有機結合讓廣交會看到了更光明的未來。
廣交會將引領中國會展業的發展
經過50年的實踐摸索,在展會定位、運營管理、展會服務等方面已遠遠超過國內其它展會,廣交會已成為中國展覽會中的一塊金子招牌,它被業內戲稱為中國外貿出口的“晴雨表”、“中國第一展”,廣交會已成為全國各地競相模仿的一種模式。預計到2008年,它將整體從原來的流花路舊址遷移到琶洲,屆時二期已建成的琶洲展館展覽面積可達到25.
最后,衷心祝愿第100屆廣交會能夠取得圓滿成功,在新的起點上能夠發展的更快、更好、更高。我們相信,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經濟的繁榮,廣交會必將為外貿做出更大貢獻,并繼續向國際精品博覽會的目標邁進,中國必將成為世界展覽業強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