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,2013年或許要以另一個角度審視中國會展業,中國或將重建全球會展市場秩序。我們不是要神話什么,因為自發生國際金融危機以來,世界經濟的秩序發生了改變,而在這場危機中中國迎來了機遇;我們不是要拔高什么,因為經過了30年發展的中國會展業,在諸多詬病中一路走來,并慢慢成熟。
伴隨行業發展,一路同行的每位會展人都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。我們從中挑選了四位代表性人物,請他們用文字在《會展大咖秀》欄目中分享他們或精彩或沉重的過往經歷及所思所感,讀者可借此管窺會展人的百味人生。
成功人士一說到打球,肯定是指打高爾夫球。我從來就不會打高爾夫球,也一直沒時間練球,因而屢屢遭到陳峰(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)、蔣承文(勵展華博總裁)、王明亮(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)等一眾會展界大佬的不解甚或背后的恥笑。
當然,打球也可是打籃球、打乒乓球、打網球、打羽毛球等。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網球只有單打和雙打,籃球、足球才是團體項目。一個會展公司、一個會議中心/酒店,內部有人力資源、銷售、財務、行政等多個部門,對外要面對客戶、政府、行業協會、同行(競爭對手)、媒體等多個群體,要做的事很多,里面的技巧也各不相同,而市場銷售對于每個企業來說都是至為重要的工作。市場做不好,銷售跟不上,沒有收入,那一切都免談。從這個角度看,企業運營管理是一個團體活動,而即使把市場銷售單拿出來,也還是一個團體項目,因為市場、銷售各有側重點,而且銷售的對象即客戶還需要分類分組,如會獎公司分IT組、醫藥公司組、金融保險組等。市場銷售的內部分組既需要明確分工,又需要協調統籌,還得保證對外的一致性,正如籃球、足球比賽時每個人都得明確自己司什么職,也需要統一回防。
10年前,從事會展業的市場銷售就像打保齡球。10個木瓶擺放成三角形,選手在犯規線后投球,只要球不掉下滾球道滾到溝里,就至少能撞到一個木瓶,運氣好的話就可全中;而且選手還有第二次機會,即使第一次一個都沒擊中,第二次仍有可能補中,還被獎勵一次投球機會。那個時候,會展客戶猶如木瓶列好隊、擺在那兒,能否捕獲客戶、捕獲多少客戶、獲得多少市場份額,靠的是市場銷售的規范動作和力量技巧。
現在則大不同了。客戶群完全變了樣,有的躲在后面難以察覺,有的纏在一起相互牽制或相互影響。區長、局長愛看報紙,處長愛用電腦,外企年輕白領無WiFi不行,政府客戶和企業客戶不但需求不同,還可能有理念上的沖突。這就是目前會展業面對的客戶群,需求差異性大,我們要打的是臺球(也叫桌球)。
以英式斯諾克為例,不但要把球打進球袋,還需琢磨打進一個球后,主球最好能停留在一個理想的位置,以便接著打下一個球。主球撞擊目標球后,天知道兩個球會產生什么樣的旋轉變化,弄不好會把主球撞進球袋,而且目標球還有可能把另一個目標球碰到難打的位置。現在,會展業的市場銷售就是主球,怎么打,先打哪幾個目標球,能否撞擊一個目標球的同時把另一個目標球撞到適合的位置,能否不給對手留下好打的球,都是要經過計算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銷售策略。
順便說一句,斯諾克的英文snooker,原來就有“障礙”之意,既要自己得分,還要打出讓對方無法施展技術的障礙球。